歡迎按讚加入永然文化粉絲團
目前分類:手冊索取 (163)
- Apr 11 Tue 2017 09:18
畢業旅行毀壞旅館設施,有法律責任嗎?
- Apr 06 Thu 2017 09:57
仲裁機構可否為民眾解決民事紛爭?
- Mar 21 Tue 2017 09:30
民事糾紛如何運用律師發函協調解決?
- Mar 07 Tue 2017 09:15
法院判決不動產抵押權塗銷登記,於判決確定後,應如何辦理塗銷抵押權登記?
- Mar 02 Thu 2017 13:46
如何辦理不動產之訴訟註記?
- Jan 19 Thu 2017 16:09
民眾對於「不動產資產信託」的法律須知
- Jan 11 Wed 2017 16:01
民眾對「不動產投資信託」的法律認識
- Jan 06 Fri 2017 15:55
委託人進行信託時,仍應注意相關稅務
- Dec 29 Thu 2016 15:48
投資人對與不動產有關之信託的法律認識
- Dec 21 Wed 2016 15:38
信託委託人對於受託人變更的法律須知
- Oct 05 Wed 2016 11:06
委託人於受託人死亡時,能否取回信託財產?
委託人於受託人死亡時,能否取回信託財產?
■李永然律師
自我國施行《信託法》後,國人運用信託藉以管理財產的情形日益增多。所謂「信託」乃謂「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的關係(《信託法》第1條)。實務上,受託人有「自然人」,也有「法人」,如受託人為「自然人」,而於受託期間死亡時,委託人該怎麼辦?
- Sep 20 Tue 2016 10:51
如何利用信託管理及保全資產?
- Sep 13 Tue 2016 11:54
不動產信託辦理信託登記時,應準備哪些資料?
- Sep 09 Fri 2016 11:25
信託之受託人依法有何權利?
- Sep 01 Thu 2016 10:07
信託之委託人依法有何權利?
- Jun 29 Wed 2016 10:02
人生修行是要離苦得樂
人生修行是要離苦得樂
■李永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有云:「……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經文中提到的「苦」,即人生的「八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及五陰熾盛苦。所以,既知人生是苦,則不應迷戀,而應修行,讓自己能出離「三界」,不再於六道中輪迴,進而離苦得樂。
- Jun 22 Wed 2016 11:39
學習佛法要永不退轉才能成就
學習佛法要永不退轉才能成就
■李永然
筆者在接觸佛法、遇到法師時,法師常對居士們說:「福慧雙修,永不退轉」,原本不了解其何意,後來看了《妙法蓮華經》中第七品〈化城喻品〉才完全了解:原來想修行修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不容易,眾生於修行中容易遇障礙,一旦有障礙,就起退轉之心。學佛原來只有一條道路──「一乘」,以達到一切智,可是眾生修行只到一半就累壞了,擔心「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為此釋迦牟尼佛創造了一座「化城」涅槃,也就是「小乘」的目標;一段時間後,又告訴修行者該繼續上路往前走,才能到達「解脫」,達一切智的彼岸。《妙法蓮華經》第七品〈化城喻品〉就談到:「……以方便力,於險道中,……化作一城……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
- Jun 15 Wed 2016 11:53
修行如向外馳求,是捨本逐末
修行如向外馳求,是捨本逐末
■李永然
人之所以想要修行,是「知苦」,並希望能「離苦得樂」,而不再「後有」,方不會於「六道」(註1)中不斷地輪迴;不過,不少人步上修行之路,卻不斷地向外馳求,希望能覓「佛」,就該問題,達摩大師於《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中指為「捨本逐末」。一般人學佛,希望能超凡入聖,能成佛;然「心即佛」,《血脈論》中有云:「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