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按讚加入永然文化粉絲團
- Oct 14 Sat 2017 10:20
系統設備因故障到非原廠維修時,可否重製其軟體程式或規避其防盜拷措施?
- Oct 07 Sat 2017 11:47
非法重製光碟屬非告訴乃論之罪
- Sep 30 Sat 2017 13:55
洗錢犯罪中的「洗錢行為」究指為何?
- Sep 28 Thu 2017 11:51
多家媒體報導《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新書發表會(part2)
多家媒體報導《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新書發表會(part2)
於2017年9月26日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辦舉的《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新書發表會,本書是國內唯一完整紀錄整個TRF事件始末的專書,因此受到媒體的關注及報導,以下為各媒體的報導內容連結 。
- Sep 27 Wed 2017 11:08
民國106年已有17家建設公司因刊登不實廣告,而受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
民國106年已有17家建設公司因刊登不實廣告,而受公平交易委員會裁罰!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 李永然律師、鍾亦庭律師
走在都市的街道上,抬頭一望,大樓牆壁、行動看板、人行道旁的旗幟,「河案美景」、「捷運三分鐘」、「頂級建材」等等,各個建設公司無不絞盡腦汁構思文案,只為了能從激烈的戰場中,吸引潛在買家的目光。
- Sep 27 Wed 2017 10:23
媒體關注報導《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新書發表會
媒體關注報導《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新書發表會
於2017年9月26日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辦舉的《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新書發表會,本書是國內唯一完整紀錄整個TRF事件始末的專書,因此受到媒體的關注及報導,以下為各媒體的報導內容連結 。
ETNEWS新聞雲:投資人被騙2千億元、金管會罰1億元 黃國昌譏:騙2千、罰1塊
- Sep 26 Tue 2017 19:36
台灣金融巨禍 新書發表會紀實
TRF(即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簡稱TRF)鬧得沸沸揚湯,甚至鬧出人命,造成3700家中小企業受損,受損金額高達兩千億台幣,國內唯一完整紀錄整個TRF事件始末的《台灣金融巨禍──一堂重創3700家台灣企業的課》一書,於9月26日下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辦舉新書發表會!
與會佳賓除永然文化創辦人李永然律師外,尚包括陳志龍教授、蔡玉真主持人、江永昌立法委員、黃國昌立法委員、許添財董事長、吳子嘉董事長、譚量吉前總統府國策顧問等多位來賓。
本書出版者永然文化創辦人李永然律師於會中指出,永然文化之所以出版本書,是因為看到中小企業因人民幣TRF造成獲利被侵蝕、營運危機,更有甚者直接倒閉破產;人民幣TRF在架構上的權利義務並不對等(投資人獲利有限,風險無限;契約相對人獲利無限,風險有限);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因不熟悉人民幣TRF操作,誤信銀行理專說詞,而且銀行未翔實說明並據實告知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契約架構及內容;在人民幣TRF糾紛發生後,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及難題(公司獲利遭侵蝕、銀行抽銀根、最慘倒閉,公司負責人則遭銀行追債、要求履行連帶保證人責任、查封財產等)等因素,決定出版本書。而本書出版的目的,並非製造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與銀行之對立,而是為了提供相關資訊給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以利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與銀行間儘速並妥適選擇適當的紛爭解決機制,處理人民幣TRF所產生之糾紛,填補人民幣TRF投資人(中小企業)因不慎購買人民幣TRF契約之損失。
- Sep 23 Sat 2017 10:17
專屬授權、非專屬授權、獨家授權之差異?
- Sep 22 Fri 2017 11:37
TRF的契約及其銷售手法對於投資人有太多不公平
TRF的契約及其銷售手法對於投資人有太多不公平
■李永然律師、彭郁欣律師
投資人怎麼會大意與銀行簽立此種不公平的契約?追究其原因,許多投資人誤判情勢或受銀行推介人員之誤導而認為人民幣只升不跌,又對所簽署的契約內容並不知悉,對於契約是否具備風險控制條款也欠缺認識。像這樣複雜度高、風險性大的商品,國內十多家商業銀行又是如何銷售?茲將TRF不公平的契約條款及銀行不當的銷售行為,舉例如下:
- Sep 22 Fri 2017 11:06
7家知名車廠 定型化契約不合格!
7家知名車廠 定型化契約不合格!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 李永然律師、鍾亦庭律師
依據民國106年9月1日自由時報A14版記者沈佩瑤所撰「知名車廠定型化契約 7家不合格」、106年9月1日中國時報A13版記者王超群所撰「不當使用個資 契約違規 知名車商入列」的報導,台北市法務局抽查18家知名品牌汽車業者契約規定,發現7家定型化契約不符規定,10家未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不合格比例高,台北市法務局提醒民眾買車簽約時注意「契約條款」。